全口重建怎麼選?牙醫師用臨床經驗告訴你 all on 4 與傳統植牙的真實比較

全口重建

目錄

很多第一次來找我的患者都會問:「醫師,我到底該做 all on 4 還是全口傳統植牙?」其實兩種方式都能重建咀嚼和笑容,但手術流程、恢復速度、是否需要植骨、費用差很多。

為了讓你更好判斷,我把最重要的差異整理成一篇最容易理解的比較文,用我在臨床上的經驗告訴你哪種更符合你的狀況。如果你正在猶豫全口重建怎麼選,這篇會讓你一次看懂、少走彎路。

all on 4 與傳統全口植牙最大的差別是什麼?

植體數量:4 支 vs 6–8 支以上

在規劃全口重建時,我一定會先評估「需要多少植體」來支撐一整排牙齒:

  • 傳統全口植牙
    • 通常需要 6–8 支以上植體 才有足夠支撐力。
    • 植體愈多,代表手術位置愈多、手術時間愈長。
    • 每一支植體都需要足夠的骨頭厚度與高度,對骨條件要求較高。

  • all on 4 一日全口重建
    • 我只需規劃 4 支植體,就能讓一整排固定假牙穩穩支撐。
    • 透過「前直後斜」的植入方式,把力量有效分散到前後牙區。
    • 植體數量少,代表手術傷口少、恢復速度也相對更快。

是否需要植骨:all on 4 通常免植骨

很多人多年缺牙或長期戴活動假牙,骨頭其實都已經明顯吸收:

  • 傳統全口植牙
    • 後牙區骨頭高度不足時,常需要做 鼻竇增高術、補骨手術
    • 植骨會增加手術時間與費用,也拉長整體療程。
    • 術後腫脹不適時間可能較長,休養期也要更充裕。

  • all on 4 一日全口重建
    • 我會利用「斜置植體」的設計,把植體角度調整到骨頭品質較好、較厚的區域
    • 通常可以避開鼻竇與神經位置,大部分患者不需再多做植骨手術。
    • 少掉植骨這一步,代表:
      • 手術風險較低
      • 恢復期縮短
      • 療程總費用也比較好控制

快速程度:all on 4 當天裝上固定假牙

很多患者最在意的,其實是「我多久可以正常吃飯、好好開口笑?」:

  • 傳統全口植牙
    • 植體放入後,需要 3–6 個月 讓骨頭與植體「長在一起」(骨整合)。
    • 這段期間有時只能暫時使用臨時活動假牙,穩定度與咬合力相對有限。
    • 等骨整合完成,再安排二次手術、取模、製作固定假牙,時間拉得比較長。

  • all on 4 一日全口重建
    • 在設計時,我會先以 3D 斷層與數位規劃,預先模擬好植體位置與假牙形態。
    • 手術當天:
      • 完成 4 支植體植入
      • 當天就能安裝臨時固定假牙
    • 多數患者在術後隔天,就能:
      • 正常開口說話、社交、上班
      • 進食較軟的食物,恢復基本咀嚼與外觀自信
    • 後續再依照植體穩定度與骨整合狀況,更換為最終正式固定假牙。

傳統全口植牙比較像「分段工程」

all on 4 則是「一次到位」的快速全口重建方案,但前提是要先由醫師仔細評估骨頭與全口條件,適合的人用對方式,效果才會真正長久穩定。

台南all on 4 陳俊岳醫師

all on 4 與傳統全口植牙流程比較

手術次數:一次完成 vs 多次分階段

在跟患者說明治療計畫時,「我要來幾次手術?」幾乎是一定會被問到的問題。

傳統全口植牙的流程,通常會長這樣:

  • 第 1 階段:植體手術
    • 先把 6–8 支植體分區植入上下顎。
    • 若骨頭不足,這個階段還會同時做植骨、鼻竇增高術等。

  • 第 2 階段:等待骨整合
    • 約 3–6 個月,讓植體與骨頭「長在一起」。
    • 期間可能使用臨時活動假牙維持外觀與基本咀嚼。

  • 第 3 階段:二次手術與假牙製作
    • 打開牙齦、裝上癒合帽或支台體。
    • 多次回診取模、試戴,最後才安裝固定假牙。

也就是說,傳統全口植牙比較像一個「分段工程」,需要多次手術與較長時間配合。

all on 4 一日全口重建的流程,則相對簡化:

  • Step 1:完整檢查與數位規劃
    • 透過 3D 電腦斷層、口內掃描,事先模擬植體位置與假牙設計。

  • Step 2:一次完成植體手術
    • 一次植入 4 支植體,同時調整角度與位置。

  • Step 3:當天裝上臨時固定牙
    • 手術當天就能安裝臨時固定式假牙。
    • 患者當天出院時,不會是「沒有牙齒」的狀態。

因為手術次數少、流程集中,往返診所的次數和療程長度都明顯縮短,對外地患者或工作忙碌的人來說,負擔就小很多。

恢復期:當天可用 vs 需等待數月

很多人以為做全口重建一定會「腫很久、痛很久」,其實不一定,關鍵在於手術方式與規劃。

傳統全口植牙的恢復狀況,通常會是:

  • 植體+植骨的情況下,
    • 術後腫脹與不適感會比較明顯。
    • 前 1–2 週需要比較謹慎地飲食與清潔。

  • 接著進入 數個月的骨整合期
    • 植體在骨頭裡逐漸穩定,但還不適合承受太大的咬合力量。
    • 這段期間若依賴活動假牙,咬東西的穩定度與舒適感通常有限。

因此,雖然最終可以達到良好咀嚼力,但過程中的生活不便時間會拉得比較長。

all on 4 的恢復節奏,則是另一種體驗:

  • 我會採用微創植牙方式(在條件許可下):
    • 減少翻瓣範圍,縮小傷口。
    • 降低術後腫脹、疼痛的程度。

  • 多數患者在手術後:
    • 當天就能戴著臨時固定牙出院。
    • 隔天回診時,常跟我說:「比想像中好很多。」

  • 飲食上:
    • 前期先以 較軟的食物 為主,循序漸進。
    • 但基本咀嚼與說話、社交外觀,通常在當天或隔天就能恢復到可接受的狀態。

也就是說:

  • 傳統全口植牙:恢復期較長、需等待骨整合完成,生活影響較顯著。

  • all on 4 一日全口重建:恢復期縮短,當天就有固定牙支撐日常生活,心理壓力也相對小很多。

對很多害怕「長期沒有牙齒、不能好好吃東西」的患者來說,這就是他們最後選擇 all on 4 的關鍵原因之一。

台南all on 4 陳俊岳醫師

費用怎麼選?兩種方式差在哪裡?

all on 4 費用為何相對經濟?

在跟患者說明方案時,我通常不會只講「哪個比較便宜」,而是一起看「你花出去的每一筆錢,換來的是什麼」。

以 all on 4 來說,它之所以在全口重建裡相對經濟,主要有幾個結構性的原因:

  • 植體數量少:4 支就能支撐全口
    傳統做法可能需要 6–8 支以上植體,而 all on 4 只用 4 支,就能完成同樣是「全口固定牙」的效果。
    → 植體本身的材料成本、手術費用,自然就少一大半。

  • 手術次數少:一次完成主要手術
    不需要拆成好幾階段做,多次進手術室、麻醉、術後照護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都會增加費用。
    all on 4 集中在一次主手術完成,大幅減少中間「看不到卻一直在增加」的隱形成本。

  • 多數情況可免植骨
    植骨牽涉到額外材料、術式與風險控管,費用一定會往上走。
    all on 4 透過斜置植體設計,常常能避開需要植骨的區域,少掉這一塊,費用就更好掌控。

  • 整體療程時間較短
    療程縮短不只是你省時間,也代表診間在多次回診、複雜處置上的成本相對降低,反映在總費用上也會較有彈性。

所以我會這樣形容:

all on 4 不是「便宜的植牙」,而是「在全口重建裡,CP 值很高的一種設計」,特別適合希望在可控預算內一次完成全口改善的患者。

傳統全口植牙費用較高的原因

傳統全口植牙並不是不好,而是「架構本來就比較大」,所以費用自然比較高。

通常會由這幾個因素堆疊起來:

  • 植體顆數多(6–8 支以上)
    每多一支植體,等於多一份材料成本+手術操作時間。
    上下顎全口做下來,植體支數一拉高,總金額一定跟著往上。

  • 手術階段多、流程長
    從第一次植入、骨整合期、二次手術,到最後假牙製作,中間會有多次臨床操作:拆線、換零件、試戴、調整咬合……這些都是醫療服務的一部分,也會累積成費用。

  • 容易需要額外植骨與鼻竇增高術
    特別是久缺牙、骨吸收嚴重的患者
    • 植骨材料
    • 手術時間與技術難度
    • 術後追蹤與照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都會讓整體費用再往上加。

  • 療程時間拉長,間接成本增加
    對患者來說,多次請假、往返交通、心理壓力,其實也是「成本」。
    雖然這部分不一定直接反映在診所報價上,但整個治療旅程的負擔,就是比較重。

總結來說:

  • 若以「全口重建的總工程量」來比較:
    → 傳統全口植牙就像是工序多、材料多、工期長的大工程,費用自然較高。
    → all on 4 則是經過設計優化後的「精簡方案」,在安全與功能兼顧下,把結構做得更有效率。

我的做法是:在說明費用前,先讓你清楚知道自己到底在買什麼樣的治療規劃,而不是只看到一個總價就覺得貴或便宜。

我來示範最直觀的 all on 4 vs 傳統全口植牙比較表

比較項目all on 4 一日全口重建傳統全口植牙
植體數量4 支6–8 支以上
是否需植骨通常不需經常需要額外植骨
手術次數一次完成 + 當天裝臨時牙分多次手術,耗時較長
假牙型態固定式,當天有臨時牙需等待數月才有固定式假牙
費用較具成本效益費用較高
恢復速度當天可恢復基本功能通常需等待數月

誰比較適合做 all on 4?我在評估時的 3 個關鍵

長期戴活動假牙、咀嚼力不足的人

在門診裡,我最常看到的一群,就是長期配戴活動假牙的患者。

他們跟我說的話,通常很像:

  • 「咬東西會晃,咬比較硬的就整副牙套翹起來。」
  • 「每次吃飯都要小心翼翼,很怕假牙鬆脫。」
  • 「最害怕在外面吃飯,咬到一半牙套掉下來,很尷尬。」

如果你也覺得:

  • 吃肉、啃玉米、咬堅果是一種壓力,而不是享受。
  • 假牙戴久了,牙齦容易痛、紅腫、壓痕明顯。
  • 為了避免尷尬,你乾脆不太敢在外面正常吃飯。

那其實就很適合討論 all on 4 一日全口重建

原因是:

  • all on 4 不是「卡在牙齦上」,而是直接固定在植體上
    → 穩定度明顯提升,不容易晃動或脫落。
  • 咬合力量可以更有效地傳遞到骨頭,而不是壓在軟組織上。
    → 吃東西比較有「真牙咬下去」的感覺。
  • 不需要每天拿下來清洗,也不會像活動假牙一樣造成明顯異物感。

很多原本不敢啃東西的患者,在 all on 4 穩定後,都會跟我說:

「醫師,我好久沒有這種敢大口吃東西的感覺了。」

骨頭條件不足、想避免植骨者

另一大族群,是經過檢查後發現:

  • 上顎鼻竇高度不足。
  • 下顎神經上方骨頭高度不夠。
  • 多年缺牙後,骨頭已經明顯變薄、變低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傳統全口植牙如果要放入足夠的植體支數,往往必須搭配:

  • 鼻竇增高術
  • 補骨手術
  • 額外骨粉材料的運用

對於有些患者來說,聽到需要大型植骨,就會產生顧慮:

  • 「手術會不會風險比較高?」
  • 「恢復期會不會變長?」
  • 「我年紀比較大,還適合做這麼大的手術嗎?」

這時候,all on 4 的設計就有機會成為一個折衷且安全的選項

它的優勢在於:

  • 植體不是直直地打在骨頭最薄的地方,而是透過「斜置植入」:
    • 避開鼻竇或神經位置。
    • 利用前牙區骨頭相對較厚、較穩定的區域。
  • 在不增加過多植骨手術的前提下,仍然能達到良好的支撐效果。

當然,不是每個骨頭不足的患者都一定適合 all on 4,我會透過3D 電腦斷層來精準評估:

  • 骨高度、厚度
  • 骨質條件
  • 神經、鼻竇的位置

再和你一起討論:是選擇「大範圍植骨+傳統全口植牙」,還是「以 all on 4 為核心的較小範圍手術」。

台南all on 4 陳俊岳醫師

all on 4 全口重建與傳統全口植牙 總結

全口重建沒有「萬用方案」,只有「最適合你的方法」。

all on 4 的優勢是快速、通常免植骨、恢復期短、費用更好掌控;傳統全口植牙則適合骨頭條件良好、希望高度客製化的人。

每位患者的骨質、健康、咬合、生活需求都不同,所以我會透過 3D 斷層、口內掃描與完整評估,和你一起找到最安全、最長久、最符合期待的治療方式。

如果你正在考慮如何一次改善咀嚼與笑容,歡迎讓我為你做最合適的分析與建議。

all on 4 全口重建與傳統全口植牙 常見問題FAQ

Q1:做 all on 4 之後還需要定期回診嗎?多久檢查一次?

需要的。我會建議剛做好的前一年,每 3 個月回診一次檢查清潔、咬合與植體穩定度;一年後依照狀況調整為半年一次。固定牙雖然牢固,但定期維護才能確保使用得更長久。

Q2:做 all on 4 或傳統植牙前,一定要先把牙周病治好嗎?

是的。如果口腔裡有嚴重牙周病或發炎,會影響植體穩定度、增加感染風險。我會先把牙周問題控制到安全範圍,再開始進行全口重建。

Q3:全口植牙做完後需要特別清潔方式嗎?跟真牙一樣嗎?

清潔方式更重要。雖然是假牙,但周圍仍然是牙齦與骨頭,需要保持乾淨。我會教你使用牙線棒、沖牙機與專屬刷具,並定期做專業清潔,避免植體周圍發炎。

Q4:all on 4 做起來會不會看起來「太假」?會很巨大嗎?

不會。我會透過臉掃、笑容設計和臉型比例去調整牙齒大小與弧度。臨時牙先給你試用幾個月,我們會在正式牙時微調到最自然、最適合你的微笑線。

Q5:如果我牙齒只剩幾顆,還能做 all on 4 嗎?

可以。這種情況通常會先把無法留存的牙齒拔除,再在同一天植入 all on 4 植體。流程會以最少手術次數,做到最快的固定重建。

延伸閱讀:全口重建要選哪個牌子?牙醫師親揭 all on 4 植體品牌差在哪裡!

台北院所

預約專線

02-25533202

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176號

(捷運民權西路站2分鐘)

台南院所

預約專線

06-3117111

台南市永康區中華二路18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