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患者一聽到要做牙冠,都會問我:「醫師,全瓷冠 vs PFM到底差在哪?我該選哪一種?」
其實兩者都能保護牙齒、恢復咬合,但在外觀、美觀度、牙齦健康、強度和價格上真的差很多。
選對材質,牙齒不只耐用、笑起來也更自然;選錯則可能遇到牙齦黑邊、過敏或美觀不足的問題。
這篇文章會用最簡單、最生活化的方式,帶你從五大面向比較全瓷冠與傳統金屬烤瓷冠 (PFM),讓你在治療前就能掌握重點、安心做決定。
兩種牙冠材質是什麼?
很多人一開始聽到「全瓷冠」跟「金屬烤瓷冠 (PFM)」,腦中都是問號。
其實你可以先把它們想成「同樣都是外套,但材質、剪裁完全不同」。
兩種牙冠都是套在牙齒外面,保護已經磨過或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,但內層骨架、外層瓷牙,以及製作方式都不一樣,這些差異會直接影響到美觀、壽命、舒適度。
下面我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,一個一個拆給你看。
什麼是全瓷冠?
全瓷冠就是整顆都由陶瓷製成、完全沒有金屬的牙冠,因此外觀更自然、也更不容易引發過敏。
常見的全瓷冠有兩種:
- 氧化鋯全瓷冠:內層是高強度氧化鋯骨架,外層再燒附陶瓷。強度高,適合後牙。
- 二矽酸鋰全瓷冠:透光度最好、色澤最自然,常用在前牙美學區。
製作流程通常會:
- 用口內掃描取得牙齒的數位模型。
- 透過 CAD/CAM 設計牙冠形狀。
- 由陶瓷塊雕磨、燒結、上色、拋光完成。
因為沒有金屬,全瓷冠的透光度、自然度與牙齦相容性都更好,也不會出現牙齦黑邊,是現在最熱門的美觀型牙冠選擇。
什麼是傳統金屬烤瓷冠 (PFM)?
(金屬內冠+陶瓷外燒附)
傳統金屬烤瓷冠(PFM)可以簡單理解成:裡面是金屬、外面再燒一層陶瓷,讓它看起來像真牙。
它的結構分成兩層:
- 內層金屬內冠:提供支撐與強度,材質可能是一般金屬合金或貴金屬。
- 外層陶瓷:在金屬表面疊瓷粉後高溫燒結,呈現牙齒的外觀。
製作方式通常是先鑄造金屬內冠、調整密合度,再一層層燒附瓷粉,最後修形上色。
PFM 的優點是:
- 強度高,常用在後牙或牙橋支點。
- 價格較親民,是預算有限時的實用選擇。
但因為含金屬,透光性較差,牙齦萎縮後可能露出金屬黑邊,美觀度就不如全瓷冠自然。
兩者結構關鍵差異一覽表
下面這張表,是我在和患者說明時最常拿來比喻的重點整理,你可以快速看出兩種牙冠本質上的差異:
| 項目 | 全瓷冠 | 傳統金屬烤瓷冠 (PFM) |
| 內層材質 | 無金屬,一體陶瓷 | 金屬內冠+陶瓷外層 |
| 透光性 / 色澤 | 高,接近真牙 | 金屬遮色、透光性不足 |
| 製作方式 | 數位雕形、CAD/CAM/陶瓷塊研磨 | 金屬鑄造+陶瓷燒附 |
| 優勢關鍵 | 美觀、生物相容性佳 | 強度高、成本較親民 |

誰看起來更像真牙?
多數人會考慮換冠,很大的原因就是——「我想笑起來好看一點」。所以在全瓷冠跟 PFM 之間,外觀與美觀度通常是大家最在意的第一名。
下面我就用三個重點,帶你看清楚兩者在「好不好看」這件事上的差別。
透光性與遮色性比較
想像真牙像一顆半透明的玻璃珠,光線會透進去、再反射出來,所以看起來有層次、不會死白。
全瓷冠的特色:
- 裡面沒有金屬,整顆都是陶瓷。
- 光線能自然透進去、透出來,透明感很好。
- 顏色能做到非常接近真牙,和鄰牙放在一起不容易看出差異。
- 尤其笑起來時,那種自然的亮度和層次感,會讓整排牙看起來更和諧。
PFM 的特色:
- 內層有金屬,完全不透光。
- 外層瓷必須加厚來遮住金屬底,所以顏色比較「實心」,透光感較差。
- 在某些光線下或近看時,較容易被看出是做過牙的。
想要看起來最像真牙,尤其是前牙區,全瓷冠的美觀度通常比 PFM 更勝一籌。
牙齦黑邊與金屬過敏問題
不少患者來找我時都會問:「醫師,我這邊怎麼黑黑的?」
大多數情況,就是舊的 PFM 金屬烤瓷冠在作祟。
為什麼 PFM 會有牙齦黑邊?
- 隨著年紀或牙周狀況變化,牙齦會慢慢萎縮。
- 牙齦一退,原本藏起來的金屬內冠邊緣就會露出來,看起來像一條暗暗的黑線。
- 對前牙區來說,這條黑邊會讓笑容變得比較顯老、比較人工。
金屬過敏也可能造成問題:
有些人對金屬合金敏感,長期接觸可能出現:
- 牙齦紅腫、易流血。
- 牙齦顏色變暗、發灰。
不是每個人都會過敏,但遇到真的會很困擾。
全瓷冠的優勢在於:
- 完全沒有金屬,不會出現黑邊。
- 不會因金屬離子造成牙齦變色。
- 對金屬過敏或牙齦敏感的人更友善。
在意美觀、怕牙齦變黑、怕過敏的人,全瓷冠通常是更理想的選擇。
適用於哪個區域?
前牙 vs 後牙?
很多患者會問:「那是不是全口都做全瓷冠最好?」
其實不用,材質選擇需要依照牙齒位置、咬合力量、預算一起評估。
全瓷冠:最適合前牙與笑起來會露出的地方
- 像門牙、犬齒、前小臼齒。
- 這些位置最在意顏色、透光度和自然度,全瓷冠能呈現最像真牙的美觀效果。
- 對常拍照、在意形象、需要專業形象的人,全瓷冠幾乎是首選。
PFM:後牙區仍然有它的價值
- 像大臼齒這種平常不太露出的地方。
- 在這裡,強度與預算有時比「超美觀」更重要。
- 如果不介意些微色差,希望控制成本,PFM 是可以接受的選項。
小結:
- 前牙(高美觀需求)→ 全瓷冠優先
- 後牙(強度+預算)→ 全瓷冠與 PFM 都能討論
我常跟患者說:「選材質不是只看那顆牙,而是看你的笑容、牙齦線條、嘴唇弧度。這些我會在諮詢時一起幫你判斷。」

全瓷真的比較脆弱嗎?
很多人一聽到「全瓷」,第一反應都是:「聽起來好高級,但會不會很脆、一咬就裂?」
這個擔心其實來自以前的印象——早期確實有些陶瓷牙比較容易崩一角,所以大家自然會覺得「金屬一定比較耐」。
不過,以現在的材質與技術來說,「全瓷一定比較脆、金屬一定比較強」這句話,其實已經不完全正確了。
下面我用三個小重點,把觀念整理給你。
傳統觀念:金屬強度優於陶瓷?
早期做牙冠時,大家最常選的是 PFM(金屬烤瓷冠)——裡面是金屬、外面燒一層瓷。
因為有金屬骨架,抗咬合跟抗彎曲能力都很好,所以以前大臼齒或牙橋支點幾乎都用它。
但它也有缺點:
- 外層那圈陶瓷在長期重咬、磨牙、啃硬物的情況下,還是可能會「崩一角」。
- 常聽到患者跟我說:「牙套沒掉,但邊邊缺了一塊,會刮舌頭。」
→ 典型的「金屬沒壞,外層陶瓷碎了」。
所以過去大家普遍認為:金屬=耐用、陶瓷=美但容易裂。
但這個想法其實已經過時了,因為現代全瓷冠的材質和強度,已經不是以前那種「脆脆的陶瓷」可以比的。
現代全瓷冠(如氧化鋯)
現在的全瓷冠,已經不是早期那種容易碎的陶瓷,而是使用像 氧化鋯(Zirconia) 這種高強度材料。
它的優點很明顯:
- 強度非常高
氧化鋯的耐咬能力足以用在後牙、牙橋,甚至全口重建,日常飲食完全沒問題。 - 比你想像中不脆弱
雖然不能拿來咬冰塊或啃骨頭(笑),但在正常使用下,它的耐用度已經和傳統 PFM 相當接近。 - 數位化設計更精準
CAD/CAM 技術能控制牙冠厚度與支撐點,讓力量分布更平均、降低崩角風險。
當然,再強的材質也敵不過暴力咬硬物;若是磨牙族,我會建議搭配夜間咬合板保護。
現代全瓷冠不再脆弱,尤其氧化鋯的強度完全足夠應付後牙日常使用。
何時選擇哪一邊?適用情境分析
回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:「醫師,那我到底該選哪種?」
其實我會一起評估 牙齒位置、咬合力、美觀需求、預算、牙齦與過敏狀況,再決定最適合你的材質。
比較適合選 PFM(金屬烤瓷冠)的情況:
- 牙齒在後牙區、平常看不到。
- 咬合力很強、以「能咬」為優先。
- 預算有限,希望控制花費。
→ 這時 PFM 就是「以功能為主、CP 值高」的選擇。
比較適合選全瓷冠的情況:
- 位置在前牙或笑起來會露出來。
- 在意自然度,不想有假牙感或黑邊。
- 曾經金屬過敏、牙齦容易發炎。
- 牙齦萎縮風險高(不想未來露出金屬)
→ 這類情況,全瓷冠會讓你的外觀與牙齦穩定度更好。
真正該思考的不是「全瓷會不會比較脆」,而是:
- 這顆牙在你口腔裡扮演什麼角色?
- 你更在意外觀,還是預算?
- 你願不願意為更長期的穩定多投資一些?
你把這些想法告訴我,我就能幫你找到最平衡、最適合你的選擇。

全瓷冠 vs PFM 價格差很多嗎?
講到全瓷冠 vs PFM,很多人最後卡關的點,往往不是「懂不懂差異」,而是「價錢差多少?真的有必要花到那個錢嗎?」。
其實在診間,我很少只用一句「全瓷比較好」帶過,而是會從你現在的牙齒條件、生活習慣、工作環境、預算,一起來討論。這一段,我就用比較實際的角度,把這些思考邏輯整理給你。
價格比較與預算考量
先講重點:全瓷冠的價格通常比 PFM 高一些。
不是因為「比較高級就比較貴」,而是背後有這些成本差別:
- 材質本身就比較貴
氧化鋯、二矽酸鋰等全瓷材料成本比一般金屬合金更高。 - 製作流程更精細、設備投資更大
全瓷冠常用到數位口掃、CAD/CAM 設計、電腦雕刻,上色與調整透明感也更耗時間。 - 目標不只是能咬,而是自然、美觀、舒適、長期穩定
相對地,PFM 的價格較親民:
- 金屬合金成本較低。
- 製作流程較傳統,也比較省工。
所以如果你正在思考:「真的要多花這個錢嗎?」
我會建議這樣看:
- 如果是前牙、笑起來會露的牙齒
→ 美觀是長期投資,全瓷冠通常更值得。 - 如果是後牙、幾乎不露、預算有限
→ 以功能優先的 PFM 也不失為合理選擇。
重點不是硬選最貴,而是:在你的預算內,用最聰明的方式搭配材質,讓牙齒看起來好、用得久、也符合你真正的需求。
選擇時機與牙齒條件分析
除了價格,其實更重要的是:
你這顆牙現在的狀況,適合哪一種材質?
在臨床上,我會特別從以下幾項來評估:
1. 牙齒剩多少結構?
- 蛀牙很深、補牙範圍很大、只剩薄薄牙壁的牙齒,可能需要牙釘柱加強支撐。
- 這種情況下,材質的「強度」比美觀更優先。
2. 這顆牙在咬合裡扮演什麼角色?
- 如果它是牙橋支點或承受大量咬合力的位置,就會考慮耐用度更強的材質,或調整咬合面讓壓力更平均。
3. 你的咬合習慣怎麼樣?
- 嚴重磨牙族,就算是氧化鋯也可能撐不住。
- 這時會一起討論晚上是否需要戴咬合板或調整干擾點。
4. 牙周與牙齦狀況穩不穩定?
- 若牙齦已經有退縮傾向,未來再退一點,PFM 的金屬邊可能會露出,形成黑邊,尤其前牙區影響特別大。
- 這類患者通常較適合全瓷冠,避免美觀問題。
材質不是單選題,而是要看牙齒條件、咬合、牙齦、使用習慣一起決定。

從我的臨床觀點
患者該如何決定?
很多患者會問我:「醫師,你直接說,我該選哪一個?」
其實我不會只用「比較貴=比較好」這種方式回答,而是會一起釐清四件事:
1. 牙齒位置
- 前牙、笑起來會露 → 建議全瓷冠。
- 後牙、不太露 → 全瓷或 PFM 都能討論。
2. 美觀需求
- 是否常拍照、見客戶、在意笑容自然度?
- 能不能接受未來牙齦退縮時的金屬黑邊?
3. 體質與牙齦狀況
- 有沒有金屬過敏?
- 牙齦容易發炎嗎?
- 是否有牙周病或萎縮風險?
4. 預算範圍
- 你願意在這顆牙投資多少?
- 是否可前牙用全瓷、後牙用 PFM 做混合搭配?
在診間,我會先把兩種材質的優缺點講清楚,再依你的狀況提供 1–2 個最適合的選項,由你做最後決定,而不是硬推某種材質。
我常說:
「牙冠不是用一兩年,而是要陪你十幾年。選擇要讓你長期看起來舒服、用起來安心。」
只要你願意把擔心、預算、生活習慣告訴我,我就能幫你整理成一句話:
「以你的情況,我更建議選 ___ ,因為……」
這樣選牙冠,才最適合也最不會後悔。
全瓷冠 vs PFM 總結
做牙冠不是挑顏色,而是替自己選一個能陪你十幾年的「長期夥伴」。全瓷冠自然、透光、牙齦友善;PFM 強度高、價格親民,各有優點。
關鍵不是哪個比較貴,而是你這顆牙的位置、美觀需求、牙齦狀況、咬合力量、甚至預算,都會影響最適合你的選擇。
我的做法永遠是:把差異講清楚,再依你的狀況給出 1–2 個最佳方案。只要你願意把擔心和期待告訴我,我就能幫你整理出最不後悔、最符合長期使用的那個答案。
全瓷冠 vs PFM 常見問題
Q1:做全瓷冠或 PFM 前,需要先做根管治療嗎?
不一定。是否需要做根管治療,要看牙齒現在的健康狀態。如果牙齒本身沒有疼痛、沒有發炎、牙髓還健康,就算做牙冠也不需要先抽神經。但如果牙齒已經深度蛀蝕、曾反覆疼痛,醫師可能會建議先做根管,降低日後發炎風險。
Q2:全瓷冠會不會比真牙更容易敏感?
通常不會。全瓷冠本身是陶瓷,導熱性低,比金屬冠更不容易因冷熱刺激而敏感。如果你做完覺得有「咬起來怪怪的」,大多是咬合點需要微調,不是材質的問題。
Q3:全瓷冠或 PFM 的壽命大概多久?
大多數研究顯示,兩者正常使用下約 10–15 年 都沒有問題。真正影響壽命的是:咬合習慣、牙齒清潔、牙周狀況,以及牙冠製作是否合適。材質只是其中一部分。
Q4:做完牙冠後還會蛀牙嗎?
會。牙冠本身不會蛀,但牙冠與牙齒交界的縫隙如果清潔不夠,仍可能蛀牙,這就是所謂的「二度蛀牙」。無論全瓷或 PFM,良好的密合度+良好清潔習慣都很重要。
Q5:全瓷冠掉了、崩角了還能修嗎?
小碎角有時可以局部拋光或修補,但大部分情況需要重新製作新的牙冠。PFM 如果外層瓷崩掉,通常也要整顆更換,因為金屬結構和瓷層是一起燒結的。
Q6:牙冠掉落是品質問題嗎?
未必。可能原因包含:黏著劑老化、牙齒結構不足、咬合過強、吃太硬的東西、或牙冠密合度不夠。通常黏回去或重新調整即可,不一定代表材質本身不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