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長期專做全口重建和微創植牙的牙醫師,我常被病人問到:「醫師,我做 all on 4 應該選哪個牌子的植體比較好?」
其實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每個植體品牌在設計、臨床研究、價格、甚至手術配合度上都有差異。
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,我整理出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幾個系統,像 Nobel Biocare、Straumann、Dentsply Sirona,以及價格相對親民的 Osstem、DIO。
一起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特色與適合族群。
希望這篇整理能幫你在和醫師討論時,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,也知道該怎麼選。
什麼是 all on 4?
all on 4 治療流程怎麼進行?
很多人第一次聽到 all on 4 都會以為這是一個品牌名稱,其實它是一套全口重建的治療方式。
就是用 4 支植體,把整排固定假牙穩穩鎖上去,讓病人重新擁有接近真牙的外觀與咬合。
這個概念最早是由 Nobel Biocare 發展出來的。
傳統上,如果要重建全口,可能需要種上十幾支植體,手術大、恢復期也長;但 all on 4 透過後側傾斜植體的設計,可以避開下顎神經或上顎竇,省去增骨手術,還能在手術當天直接鎖上臨時假牙。
整個流程通常分成幾個階段:
- 完整檢查與電腦斷層評估,確認骨頭條件。
- 3D 數位設計與手術導引規劃,確保角度與深度精準。
- 植體植入+當日臨時假牙安裝,讓病人「當天進來沒牙、當天出去能微笑」。
- 幾個月後,待骨頭與植體整合穩定,再更換正式的固定假牙,調整外觀與咬合細節。
所以,all on 4 不只是「四支植體」這麼簡單,而是一整套講求角度設計、骨整合速度與植體系統支援的治療概念。
為什麼不同植體品牌,做出來的效果會不一樣?
這題我超常被問!很多病人看到報價單會問我:「醫師,不都是植牙嗎?為什麼價差這麼大?」
其實差別在於 植體不是螺絲,是一整個生物工程系統。
不同品牌的差異,會影響:
- 骨整合速度:像 Straumann 的 SLActive® 表面設計,能讓骨頭更快跟植體「長在一起」。
- 傾斜植體的配套穩定度:all on 4 常用傾斜角度,品牌若沒有設計對應連接頭,日後容易鬆脫。
- 表面處理技術:影響骨細胞附著效率與感染風險。
- 連接方式與維修便利性:例如 Nobel 的專利內六角結構,拆裝穩定、配件通用。
- 臨床研究數據與通路:像 Nobel、Straumann 的臨床追蹤都有十年以上;未來維修時配件好找、不會遇到「這個牌子台灣沒代理」的窘境。
如果你要做的是「 all on 4 這類負重高、一次性投資大的治療 」,那品牌的穩定度、研究支持、醫師熟悉度,全部都會影響手術成果和使用年限。
同樣是植牙,選對品牌,可能多撐十年以上。

我在診所遇到的真實情況與建議
我常跟病人打比方說:「植體就像蓋房子的鋼骨,假牙只是外牆。」
外牆壞了可以重做,但地基一旦出問題,要修就很麻煩。
所以在討論品牌時,我會根據每個病人的條件,幫他做「個人化配對」:
- 若骨頭條件好、預算有限,我會考慮親民但成熟的品牌,例如 Osstem 或 DIO。
- 若骨質較差、想一次做好又長久耐用,我會建議 Straumann 或 Nobel Biocare。
- 若想在預算與品質間取得平衡,Dentsply Sirona 也是不錯選擇。
有時候病人會問我:「是不是一定要最貴的才好?」
我都會說:「不是要最貴,而是要最適合你。」
每個牌子都有它擅長的領域與適合的條件,我會先解釋差異、讓病人了解風險與價值,再一起決定方案。
最後也提醒,每家診所用得最順手、案例最多的品牌,其實才是那家診所能發揮最穩定結果的選擇。
品牌是基礎,醫師經驗是靈魂。
兩者搭配好,all on 4 才能真正「一次重建、穩定長久」。

all on 4 四大主流品牌
四大常見品牌一次看懂
在診間聊到 all on 4 時,最常出現的品牌,大概就是這四個:Nobel Biocare、Straumann、Dentsply Sirona,以及價格比較親民的 Osstem、DIO… 等。
為了讓你一眼就有概念,我先用一個表格把「定位、特色、臨床背景」整理出來👇
表格不是要你自己選牌子,而是幫你在跟醫師討論時,心裡有個底:「原來這個價格大概是在哪個等級、差別在哪裡」。
| 品牌 | 代表系統或特色 | 價格/市場定位 | 臨床研究或特色亮點 |
| Nobel Biocare | 創 All-on-4 概念、專利傾斜植體設計 | 高端 | 擁有非常多全口重建與 All-on-4 相關臨床研究,是 All-on-4 概念的發源品牌之一。 |
| Straumann | SLA®/SLActive® 表面處理、高強度合金(如 Roxolid) | 頂級高端 | 長期成功率高,國際研究資料非常完整,強調骨整合速度與長期穩定性。 |
| Dentsply Sirona(Ankylos/Astra Tech/PrimeTaper 等) | 歐洲常用,連接設計穩定、修復選項多 | 中高端 | 在歐洲市場使用廣泛,臨床經驗累積穩定,常被用在全口與一般植牙案例。 |
| 親民品牌(如 Osstem/DIO/BioHorizons 等) | 價格較親民、亞洲市場接受度高 | 中端 | 臨床研究與使用案例持續累積中,常用於預算有限但骨條件不差的病人。 |
這張表可以先當成「地圖」,接下來我會用比較白話的方式,帶你看每個牌子的優缺點。
all on 4 各品牌的優缺點
從病人的角度來說,你在意的通常不只是「牌子好不好」
而是:
✔ 能撐多久?
✔ 風險高不高?
✔ 價格差多少?
我會這樣跟病人解釋:
Nobel Biocare
- 優點:
- 是 all on 4 概念的「元祖品牌」,在全口重建、傾斜植體這一塊,臨床經驗非常豐富。
- 有完整的配件與修復系統,對於需要即日負重、全口固定假牙的病人來說,支援度高。
- 是 all on 4 概念的「元祖品牌」,在全口重建、傾斜植體這一塊,臨床經驗非常豐富。
- 相對限制:
- 價格通常落在偏高區間,整體療程費用會拉上去。
- 有些病人會覺得:「效果很好,但預算壓力也不小。」
- 價格通常落在偏高區間,整體療程費用會拉上去。
Straumann
- 優點:
- 以植體表面處理(SLA®/SLActive®)和特殊合金(如 Roxolid)聞名,骨整合速度與穩定性表現很好。
- 在國際研究中,長期成功率非常高,是許多醫師眼中「頂級品牌」之一。
- 以植體表面處理(SLA®/SLActive®)和特殊合金(如 Roxolid)聞名,骨整合速度與穩定性表現很好。
- 相對限制:
- 定位比 Nobel 還要更高一點,價格層級多半也偏頂端。
- 某些升級配件、特定修復方案,成本也會相對高一些。
- 定位比 Nobel 還要更高一點,價格層級多半也偏頂端。
Dentsply Sirona(Ankylos/Astra Tech/PrimeTaper 等)
- 優點:
- 在歐洲市場使用率很高,內部連接設計穩定,對咬合力分布設計得不錯。
- 定位介於「頂級」與「中價位」之間,對一些想要「有品牌,又不想衝到最高價」的病人來說,是折衷選項。
- 在歐洲市場使用率很高,內部連接設計穩定,對咬合力分布設計得不錯。
- 相對限制:
- 相較 Nobel、Straumann,關於 all on 4 這類主題的討論度與曝光稍少一點,但臨床上仍是很常見的系統。
- 相較 Nobel、Straumann,關於 all on 4 這類主題的討論度與曝光稍少一點,但臨床上仍是很常見的系統。
BioHorizons / Zimmer Biomet / 韓國品牌 (Osstem, Dentium, DIO)
- 優點:
- 價格相對親民,對於預算壓力比較大、但又不想戴活動假牙的病人,是一個重要選項。
- 在亞洲與台灣很多診所都有在用,臨床數據與成功案例也慢慢累積。
- 價格相對親民,對於預算壓力比較大、但又不想戴活動假牙的病人,是一個重要選項。
- 相對限制:
- 在「極端困難案例」或長期追蹤的研究量上,通常還是比不過頂級品牌。
- 若用在骨條件非常差、重建難度很高的 all on 4 病例,醫師會更謹慎評估。
- 在「極端困難案例」或長期追蹤的研究量上,通常還是比不過頂級品牌。
所以我跟病人說的重點通常是:
「不是只有一個牌子是對的,而是要看你的骨頭條件、預算、風險承受度,去找一個最適合你的組合。」

從牙醫師的角度:我實際怎麼幫你選品牌?
術前評估:先看骨頭,再談品牌和預算
在討論 all on 4 用哪一個植體品牌之前,我一定會先做的一件事,就是完整的術前評估。
這裡包含:
- CBCT 電腦斷層掃描:看清楚你的骨頭高度、厚度、密度。
- 重要解剖構造:像是下顎神經、上顎竇、鼻腔位置,會不會影響植體長度與角度。
- 是否需要增骨或上顎竇提升:骨量真的太不足時,可能要搭配增骨手術或調整治療策略。
這些資料會直接影響我們能不能放心做 all on 4,以及「能選擇哪些等級的系統」。
舉例來說:
- 如果骨量足夠、骨質也不錯,品牌選擇相對彈性大一些,中高階或親民品牌都有機會納入考慮。
- 如果骨量明顯不足、骨質偏軟、條件很挑戰,我就會比較傾向選擇臨床研究更完整、設計更成熟、在高難度案例中表現穩定的頂級系統。
同時,我也會同步跟你談預算與期望:
你是希望「一步到位、撐久一點」?
還是先解決吃飯問題、之後有需要再調整?
在這些都講清楚後,我才會把適合你的品牌選項一個一個攤開來說明,而不是直接丟一個價目表要你選。
品牌再好,還是要看醫師有多熟
很多人會覺得:「只要選最好的品牌就不會出問題。」
但實際上,我會很誠實地說:
植體品牌是地基材料,醫師的經驗,是幫你蓋房子的工班。
同一個品牌,不同醫師操作,結果可以差很多。
所以在選品牌的同時,我也會提醒病人注意幾件事:
- 這個品牌是不是我在診所常用、熟悉、曾經成功做過很多案例的系統?
- 我在 all on 4 上,用這個品牌的成功率與併發症狀況大概如何?
- 若你有指定品牌,我也會告訴你,我對那個系統的熟悉程度,適不適合拿來做高難度全口重建。
在我看來,「品牌好 + 醫師熟悉度高」才是比較安全的組合。
如果只是為了跟風某個熱門品牌,卻讓醫師在不熟悉的系統上硬做複雜案例,反而不是對病人負責任的做法。
因此,我的做法通常是:
- 先看你的條件(骨頭、全身狀況、需求)
- 再從我熟悉、臨床證據足夠的系統中,挑出幾個適合的等級
- 一個一個跟你解釋差異及預算,最後一起選擇
植體不是裝上就沒事:還要看長期維護和總成本
很多人以為植牙是「一次花錢、做完就不管了」,其實完全不是這樣。
對我來說,all on 4 是一個「長期關係」的治療,而不是一次性的工程。
植體放進去之後,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:
- 定期檢查與清潔:
每 3~6 個月回診檢查,確認植體周圍牙齦健康、螺絲有沒有鬆、假牙是否磨損。 - 假牙(修復體)未來的維修與更換:
全口固定假牙用久了,難免有壞損、斷裂、螺絲鬆動、牙齦退縮等狀況,有時需要拆下來清潔或重新製作。 - 配件取得是否方便:
若使用的是配件通路穩定、國際通用度高的品牌,之後即使你搬家、換診所,維修也比較不困難。
反過來說,如果一開始只是為了壓低成本,選了臨床研究較少、配件通路較弱的系統:
- 也許短期看起來很划算,
- 但一旦日後需要大修、補救,反而有可能付出更多時間與費用。
所以在跟病人討論時,我不會只談「這次要花多少」,而是會一併說明:
「這套系統未來 5 年、10 年,你在維護、修補、換假牙時,大概會是什麼樣的狀況?」
有時候,高價品牌不是在比「當下幾顆植體的價格」,而是在比:「把風險、維修、時間成本都算進去之後,這套系統值不值得你投資?」
我的角色,就是把這些你看不到的細節用白話講給你聽,讓你不是只在「貴或便宜」之間選擇,而是清楚知道——這筆錢到底花在哪裡、能幫你換來多少安心。
all on 4 植體品牌 總結
做 all on 4,品牌真的不是越貴越好,而是要「對你合適」。
我在臨床上看過太多案例,有人骨頭條件很好,用中價位品牌也能很穩;也有人骨質鬆、條件複雜,就必須用臨床研究更完整的系統來支撐。
像 Nobel、Straumann 穩定又有數據,但價格高;Osstem、DIO 則親民實用。
我的原則很簡單——在安全、穩定、預算之間找到平衡,讓病人能「一次做好、用得久、笑得開心」,這才是我在診所真正想達到的結果。

all on 4 常見問題FAQ
Q1:all on 4 和傳統全口植牙有什麼不一樣?
傳統全口植牙要植入 6~8 支以上的植體,手術時間長、費用也高。all on 4 則是利用 4 支植體支撐整排假牙,手術較微創、恢復期短,也能減少增骨的需求。
Q2:all on 4 手術後多久可以正常吃東西?
一般來說,術後當天裝上臨時假牙就能吃軟質食物(像稀飯、蛋糕、魚肉),但真正能吃較硬的東西,要等骨頭和植體穩定整合後,大約 3~6 個月再換正式假牙時會比較安全。
Q3:做 all on 4 前需要先拔掉所有壞牙嗎?
不一定。會根據每個人的牙齒狀況評估,有些可以保留的牙齒會留著支撐;若牙根感染或牙周病太嚴重,才會規劃拔除並同時植入。
Q4:all on 4 可以維持多久?會不會容易壞?
如果保養得好,平均可以使用超過 10~20 年。關鍵在於:定期回診檢查、清潔習慣、假牙咬合設計,以及植體品牌與醫師經驗。
Q5:做 all on 4 的年紀有限制嗎?
沒有明確年齡上限。重點是健康狀況是否穩定、骨頭條件是否足夠。我診所有許多 60、70 歲的病人接受 all on 4,恢復良好、咬合也很穩。
Q6:如果未來其中一支植體鬆了怎麼辦?要整排重做嗎?
不用太擔心,視情況可單支更換或局部修復,不一定要整排重做。只要原系統配件完整、品牌通用度高,維修會相對容易。
